義和車橋:走出一條科技創新之路
“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實現產品的轉型升級,推進科技創新,走‘專業化、規模化、低成本、大市場’的發展道路。”4月21日,在上海理工大學-諸城市義和車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義和車橋)“汽車先進底盤系統開發聯合研究所”與“上海理工大學研究生實踐基地”揭牌儀式上,義和車橋董事長陳忠義如是說道。
作為國內年產120萬臺套的車橋生產基地,義和車橋從瀕臨破產的農具廠發展成為“中國機械500強”企業,產品覆蓋福田汽車、中國重汽、一汽、江淮等十幾家國內主要汽車生產企業,并遠銷英國、美國、加拿大、荷蘭等十幾個國家。
強強聯合 續寫新篇
近年來,為了公司的生存和發展,義和車橋不斷加強與國內著名科研院所和國際知名機構的合作,與國際接軌,提升義和品牌的國際競爭力。據了解,義和車橋與上海理工大學產、學、研方面的戰略合作,以進一步提升義和車橋公司研發能力和人才培養計劃為目標,合力搭建技術交流的研究平臺——汽車先進底盤系統開發聯合研究所,并將義和車橋作為上海理工大學研究生實踐基地。
“面對汽車行業產品開發方面技術升級的迫切需求,雙方本著為我國汽車行業提供一流支持的共同愿望,同時萌發了建立聯合研究所的激情和期望。”上海理工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鄭松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陳忠義看來,汽車先進底盤系統開發聯合研究所的成立,能夠進一步加強與上海理工大學在技術研發方面的合作,并充分利用高校在科研、人才、實驗設備等方面的優勢,提高公司的技術研發水平。
“特別是在商用車與乘用車底盤系統及其關鍵部件的先進設計方法、先進工藝技術和實驗評價技術等方面的研究開發能力,致力于產品的先進性及前沿性的開發,提升產品的品質和生產的自動化水平,力爭通過這一舉措,引進高端人才和先進技術,增強轉型發展的新動力,使義和車橋公司的產品與國際接軌,達到行業領先標準。”陳忠義說。
自主創新 轉型升級
義和車橋公司自成立至今,已走過24年的發展之路,積累了良好的產品基礎、市場基礎和經濟基礎。目前,義和車橋的商用車橋及拉桿產品已形成系列化生產,年產量達120萬架,覆蓋國內主要汽車生產廠家。其中,商用車橋占據國內市場30%的份額;而拖拉機橋產品、車架產品的生產已經形成規模;玉米、小麥聯合收割機轉向橋已覆蓋中國市場80%的份額。
乘用車橋方面,經過7年的發展,在微型面包車、皮卡、中低檔轎車中,也已經形成規模化生產,達到年產20萬臺的生產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義和車橋于2016年收購成立了山東普克汽車飾件有限公司,實現了從底盤系統到汽車內飾件行業的跨越。
“自主創新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未來汽車及其零部件生產向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生產發展將成為趨勢。現在我們的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各項成本又高,轉型慢就會遭到淘汰。”陳忠義告訴記者,如果說第一次發展是搭上了福田汽車的發展快車,現在的高速班列則是科技創新,而汽車先進底盤系統開發聯合研究所的成立,將為義和車橋的轉型升級帶來全新助力。
聚焦科研 對標國際
鄭松林在揭牌儀式的致辭中指出,研究所的建立,將基于義和車橋多年來在汽車底盤制造方面的研究成果,重點圍繞當代汽車底盤系統開展輕量化、模塊化技術、平臺化技術等先進技術方面的聯合攻關;在先進設計理念、先進制造工藝、先進試驗評價等關鍵技術領域全面推進。“在諸城打造出能與國際汽車行業一流研發機構匹敵的汽車先進底盤系統研發中心,支持中國汽車以驕傲的品牌馳騁于國際市場。”他說。
據陳忠義介紹,義和車橋去年與上汽集團、上海匯眾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學、柳州五菱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企業共同合作,成為“乘用車用前橋水平模塊疲勞壽命臺架試驗方法”和“乘用車用扭轉梁后橋疲勞壽命臺架試驗方法”兩項汽車行業標準起草單位。今年3月份為了開展產品可靠性規范開發項目,公司與北汽福田奧鈴工廠、上海理工大學簽訂合作協議,針對北汽福田某車型展開前、后橋路譜數據的試驗場道路采集及聯合處理,逐步建立公司乘用車前、后橋路譜數據庫。目前40通道進口數據采集設備和六分力傳感輪4月底購置到位,8月底投入使用。公司計劃用3~5年時間,逐步建立起集前后橋路譜數據采集、路譜數據處理、虛擬實驗、疲勞可靠性臺架加速實驗于一體的疲勞應用工程試驗研究中心。在成本可控的情況下把前后橋的可靠度、耐久性做到行業領先。預期年內采集2~3款車前后橋及其相關零部件的路譜數據,3~5年內打算收集國內上百款主流皮卡、SUV、微卡、輕卡、中重卡的路譜數據,為虛擬實驗、臺架試驗研究打下數據基礎。
對于未來,義和車橋也有著清晰的規劃,在保持原有優勢的基礎上,掘金高端乘用車市場。“我們將繼續在國際、國內合作及人才培養方面下大力氣。與德國艾伯特公司的合作以及德國克諾爾公司的業務合作關系,使義和公司的產品,在技術、質量、檢驗、試驗方面全已與國際接軌,達到國際標準,并在德國專家的指導下開發50萬公里免維護的輪轂單元以及免維護的拉桿接頭,實現前橋的長壽命、長維護。”陳忠義補充說。
作為國內年產120萬臺套的車橋生產基地,義和車橋從瀕臨破產的農具廠發展成為“中國機械500強”企業,產品覆蓋福田汽車、中國重汽、一汽、江淮等十幾家國內主要汽車生產企業,并遠銷英國、美國、加拿大、荷蘭等十幾個國家。
強強聯合 續寫新篇
近年來,為了公司的生存和發展,義和車橋不斷加強與國內著名科研院所和國際知名機構的合作,與國際接軌,提升義和品牌的國際競爭力。據了解,義和車橋與上海理工大學產、學、研方面的戰略合作,以進一步提升義和車橋公司研發能力和人才培養計劃為目標,合力搭建技術交流的研究平臺——汽車先進底盤系統開發聯合研究所,并將義和車橋作為上海理工大學研究生實踐基地。
“面對汽車行業產品開發方面技術升級的迫切需求,雙方本著為我國汽車行業提供一流支持的共同愿望,同時萌發了建立聯合研究所的激情和期望。”上海理工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鄭松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陳忠義看來,汽車先進底盤系統開發聯合研究所的成立,能夠進一步加強與上海理工大學在技術研發方面的合作,并充分利用高校在科研、人才、實驗設備等方面的優勢,提高公司的技術研發水平。
“特別是在商用車與乘用車底盤系統及其關鍵部件的先進設計方法、先進工藝技術和實驗評價技術等方面的研究開發能力,致力于產品的先進性及前沿性的開發,提升產品的品質和生產的自動化水平,力爭通過這一舉措,引進高端人才和先進技術,增強轉型發展的新動力,使義和車橋公司的產品與國際接軌,達到行業領先標準。”陳忠義說。
自主創新 轉型升級
義和車橋公司自成立至今,已走過24年的發展之路,積累了良好的產品基礎、市場基礎和經濟基礎。目前,義和車橋的商用車橋及拉桿產品已形成系列化生產,年產量達120萬架,覆蓋國內主要汽車生產廠家。其中,商用車橋占據國內市場30%的份額;而拖拉機橋產品、車架產品的生產已經形成規模;玉米、小麥聯合收割機轉向橋已覆蓋中國市場80%的份額。
乘用車橋方面,經過7年的發展,在微型面包車、皮卡、中低檔轎車中,也已經形成規模化生產,達到年產20萬臺的生產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義和車橋于2016年收購成立了山東普克汽車飾件有限公司,實現了從底盤系統到汽車內飾件行業的跨越。
“自主創新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未來汽車及其零部件生產向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生產發展將成為趨勢。現在我們的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各項成本又高,轉型慢就會遭到淘汰。”陳忠義告訴記者,如果說第一次發展是搭上了福田汽車的發展快車,現在的高速班列則是科技創新,而汽車先進底盤系統開發聯合研究所的成立,將為義和車橋的轉型升級帶來全新助力。
聚焦科研 對標國際
鄭松林在揭牌儀式的致辭中指出,研究所的建立,將基于義和車橋多年來在汽車底盤制造方面的研究成果,重點圍繞當代汽車底盤系統開展輕量化、模塊化技術、平臺化技術等先進技術方面的聯合攻關;在先進設計理念、先進制造工藝、先進試驗評價等關鍵技術領域全面推進。“在諸城打造出能與國際汽車行業一流研發機構匹敵的汽車先進底盤系統研發中心,支持中國汽車以驕傲的品牌馳騁于國際市場。”他說。
據陳忠義介紹,義和車橋去年與上汽集團、上海匯眾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學、柳州五菱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企業共同合作,成為“乘用車用前橋水平模塊疲勞壽命臺架試驗方法”和“乘用車用扭轉梁后橋疲勞壽命臺架試驗方法”兩項汽車行業標準起草單位。今年3月份為了開展產品可靠性規范開發項目,公司與北汽福田奧鈴工廠、上海理工大學簽訂合作協議,針對北汽福田某車型展開前、后橋路譜數據的試驗場道路采集及聯合處理,逐步建立公司乘用車前、后橋路譜數據庫。目前40通道進口數據采集設備和六分力傳感輪4月底購置到位,8月底投入使用。公司計劃用3~5年時間,逐步建立起集前后橋路譜數據采集、路譜數據處理、虛擬實驗、疲勞可靠性臺架加速實驗于一體的疲勞應用工程試驗研究中心。在成本可控的情況下把前后橋的可靠度、耐久性做到行業領先。預期年內采集2~3款車前后橋及其相關零部件的路譜數據,3~5年內打算收集國內上百款主流皮卡、SUV、微卡、輕卡、中重卡的路譜數據,為虛擬實驗、臺架試驗研究打下數據基礎。
對于未來,義和車橋也有著清晰的規劃,在保持原有優勢的基礎上,掘金高端乘用車市場。“我們將繼續在國際、國內合作及人才培養方面下大力氣。與德國艾伯特公司的合作以及德國克諾爾公司的業務合作關系,使義和公司的產品,在技術、質量、檢驗、試驗方面全已與國際接軌,達到國際標準,并在德國專家的指導下開發50萬公里免維護的輪轂單元以及免維護的拉桿接頭,實現前橋的長壽命、長維護。”陳忠義補充說。